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推荐度:★★★★ 附PDF下载地址 2011-08-04 14:37:03| 分类: 书评|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读后感:
本书作者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从2001年刚取得中国驾驶执照起,到2009年作者返回美国止,为期8年的中国生活。在这八年中,作者自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接触了大量的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老板、政府官员等等。作者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细细观察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其在中国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本书是博主截至目前唯一一本没有做任何读书笔记就阅读完毕的书,但合上书之后仿佛作者所叙述的任何事情都在眼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书中故事共分为三条线路:
第一条线路是作者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在此段文字中,作者对长城的建造时间和规模、保护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并着重对长城脚下的村庄、留在村子里的人们进行了刻画。
第二条线路其实不能称其为线路,因为该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北京北侧怀柔区大山深处的某个小村庄——三岔村在中国经济(特别是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下的巨大变化。在村子里,作者结识了魏子琪一家,魏子琪是村子里唯一一名既有能力、又有文化,但仍旧依然决定留守在村子里发展的年轻人。随着北京家庭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有越来越多地人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自驾车来到三岔村这个长城脚下的小村落。魏子琪也顺势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并且经营的越来越好。随着来村里的人逐渐增加,以往宁静、祥和的小山村开始出现了堵车现象,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村民也越来越浮躁。
第三条线路,作者描写了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丽水的生活场景,这个农业小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逐渐走上了由农转商的道路,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大批的农村青年勇敢地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山村,来到了他们并不熟悉的陌生城市,可能会为每小时多挣几毛钱的工资,就选择到仿皮加工等污染岗位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步一步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和家境。
作者并没有采取通过政治、著作等途径来解读中国,而采取了叙述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其角度新颖、深入,所以博主推荐大家有空时可以下载本书的PDF版本进行阅读,同时也为喜欢收藏英文版本或学习英文的朋友提供了本书英文原版PDF的下载地址。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