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1.旅游与旅行和观光有何不同?
2.旅游有哪些特点?
3.试分析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旅游的两个定义(艾斯特定义与本书所采用的定义)。
4.分析旅游学的研究特点和现状。
5.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1.答:“旅游”一词,最早见于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诗人沈约的《悲哉行》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观光”一词在文献中出现要比“旅游”还早。目前,我国台湾及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都在文献中使用“观光”一词,其旅游管理机构称“观光局”,学术团体称“观光学会”,出版的旅游书刊用“观光”一词。当然,这些地方有时也用“旅游”一词,如日本1963年颁布的《旅游基本法》就是以“旅游”代替了“观光”。 “观光”一词在旅游学上的运用有两层意义:一是说明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同人类文明史相平行,在东方文化曙光刚刚升起的商周时代就已出现“观光”概念,并在战国时明确提出,指明了旅游在文化史上的久远性;二是说明观光是现代旅游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旅行”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大体与“观光”处于同一时代。“旅行”理解为离开常驻地,到外地办事或游览等,结伴而行,也可一人行。“旅游”、“观光”和“旅行”的概念在内涵上没有质的区别,在外延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以至今天在汉文化圈中使用旅游概念时出现这种差别也是必然的。
2.答:第一,享受性。第二,异地性。第三,暂时性。第四,综合性。
3.答:旅游的社会经济本质是:第一,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二,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组成部分。第三,旅游是以经济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体。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个定义对艾斯特定义中强调旅游的暂时性、异地性、综合性的论述给予肯定,而对旅游的社会性、经济性和以游览为目的予以补充。
4.答:略
5.答: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由旅游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体(旅游业--旅游设施、管理和服务)组成。旅游学就在于综合地研究这三个部分,探讨三者间内在关系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旅游学研究的任务:第一,阐明旅游的特点和本质,揭示旅游产生、发展同政治、经济、文化间的关系。第二,阐明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第三,旅游产品与市场促销。第四,旅游信息管理与旅游电子商务。第五,阐明旅游业的特点,揭示产业结构内在关系和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生态影响。第六,阐明旅游组织与管理,揭示其作用和主要管理手段。第七,探讨中外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