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退休的孟德禄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手艺,但已经没什么人要吃他的肉丁馒头了,“是生活的节奏变了,原有的北京小吃需要的是慢慢咂摸,讲究的是做工,吃的是氛围,味道还在其次。现在,胡同没了,四合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百米的高楼,是朝九晚五的作息,于是大家在味觉上也开始追求强刺激,辣的、臭的、酸的,北京小吃的变味也就理所当然了。”
卤煮
“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想想,这短短一句北京小吃顺口溜要是用京腔、京味、京韵的北京话讲出来会是何等亲切,再试试读读东华门小吃街之类的。一气儿煮好,来人就热的爆肚不能代表北京小吃,同样满街的炸羊肉串也不能,旧有的味道只能在胡同深处寻找,但现在胡同也越来越少了。
在民俗学专家杨大元看来,离开了胡同,离开了寻找的北京小吃,味道是不一样的,“我以前最爱到东四的一家小店里吃羊蝎子,店小得就四张桌子。熟客一进店,掌柜的会亲自打招呼,伙计不用问就会把菜上了,酒喝不完可以寄存在柜上,透着的是一股热乎气儿。后来出国回来,小店拆了,北京许多这样的小店都拆了。再有人请我去小吃城,吃的还是羊蝎子,可回家的感觉没了。”
也许,“九门小吃”不开张,北京仅剩的不到100种小吃,又可以去掉十几种了。这种挽留的欣慰应该是大过变化的感慨的。北京的街头现在有数不清的豪华饭店,想吃大餐,地方有得是;想换口味,东南西北的味道都找得到。但人们之所以还是这么想着、念着、变着法儿地想留住北京的小吃,更多的是怕失去记忆深处小吃曾带给我们的那份暖融融的情分。
了解北京历史的网友都知道,想当年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共设了九个城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城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内九城”。这九门小吃的含义也得来于此,意思是指老北京的传统小吃。 既然是老北京,那坐落在后海孝友胡同正宗的四合院内,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是位置有些难找,需要费一番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