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工业的保护期有5年,而汽车租赁业的保护期却只有3年。3年的保护期转眼已经过了一小半。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权威人士处获悉,种种迹象表明,近期汽车租赁融资市场可能会放开,可能允许国外汽车租赁企业和国外汽车生产厂家直接进入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汽车租赁饿狼”要提前进来,我们的汽车租赁业是否准备好了呢?
租赁企业,蹒跚挣扎在“整合时代”
如果用3个字准确形容当前国内汽车租赁企业的全貌,那就是小、散、乱。据权威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仅有5万多辆租赁用车。北京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租赁市场,占全国的40%,而这2万多辆车却分属于240多家租赁公司。其中首汽租赁、今日新概念等领头羊也不过2000多辆车的规模。平均下来,60%左右的汽车租赁公司车辆少于100辆。这些小公司最容易出现服务不规范的问题。
上海汽车租赁业起步于1992年,当时有安吉、大众、强生、友谊、振朗等6家。截至目前,有“名分”的租赁企业约23家,但实际上有3家已经亏损倒闭,另有几家暂停歇业,仅有15家还在正式运营。其中拥有1000辆车以上的大企业仅安吉1家。
在北京汽车租赁企业中,首汽租赁与今日新概念算得上是两面旗帜。其中首汽租赁是改制后的老牌国有企业,今日新概念则是新兴的民营企业。
今日新概念公司租赁事业部总经理张宇对记者说:“对于跨国租赁巨头抢滩,我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像赫兹(Herzt)公司一家在全球就拥有近50万辆车,资金和管理经验上的优势就更大了,毕竟人家经过了将近100年的历史积累。现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国内汽车租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汽车的过户费,按每辆车2.5%算,100辆10万元的车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费用。”
首汽租赁公司总经理范永耀认为,跨国巨头艾维斯(AVIS)在上海抢滩,给国内汽车租赁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好在2005年之前的保护期内,只允许合资,不允许独资。所以,国内汽车租赁企业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应尽快把小舢板变成联合舰队,采取融合扩张的策略,走特许加盟连锁这种国际化的路子。
范永耀说:“可以设想,北京目前的240多家汽车租赁企业,如果变成24家,甚至14家、4家,局面就改观了。大家联合起来,就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品牌的广告成本,在国内可以享受管理的共享,车辆资源的共享,客户资源的共享等。一个有几百辆车的小公司在那里折腾,效益肯定上不去。国外巨头来了,你更活不下去!”
对于如何加快汽车租赁企业的重组,范永耀和张宇都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引导汽车租赁行业向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经营。应当尽快提出汽车租赁企业资质分级制度。例如认定北京市一级资质的品牌为首汽租赁、今日新概念和银建,鼓励这三家一级品牌兼并其他低级资质的企业,或拿出品牌供低级资质的企业加盟连锁共享,打造联合舰队。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郑鲁宁副处长向记者透露,北京市目前仅有49家汽车租赁企业通过了行业资质认证,年内通过的企业有望达到70家。而这种资质认证工作仅仅是北京汽车租赁企业进行有计划、大规模重组、兼并和淘汰的第一步。
各地政策面,尚在“半梦半醒”间
记者在对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大城市的汽车租赁产业进行采访时发现,几城市的主管部门对待汽车租赁业的态度冷热不均。其中既有北京这样非常重视并积极应对的,也有不怎么重视或根本没当回事的。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郑鲁宁副处长介绍说:“我们通过跟踪获悉,通用、福特等8大汽车生产集团都非常关注中国的汽车租赁市场。他们或委托中国咨询公司,或委托国外咨询公司,或直接到北京了解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情况。他们进来后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兼并国内企业后用你的网络发展;二是用很高档的车、很便宜的价格直接冲击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加快对汽车租赁行业的政策引导。”
对于重庆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行业主管部门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持谨慎态度。记者几次约有关负责人采访,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均以重庆汽车租赁行业规模尚小,还亟待规范为由婉拒。该局负责人还说,由于汽车租赁行业与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存在冲突,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为了维护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发展,目前重庆对汽车租赁行业在进行限制性发展。而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权威人士那里了解到,实际上发达国家大城市出租车与租赁车之间的比例一般是1:3。
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分管负责人王秀宝对记者表示:目前,上海租赁车市场还不完善,租赁车管理还较薄弱,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尚不相称。
不容忽视的是上海汽车租赁的政策面要比北京苛刻得多。例如上海的养路费很高,这是上海独有的政策制约。汽车租赁的营业税也偏高。另外,上海的牌照发放也有门户之见,对租赁车实施的是“专用车辆专用牌照”,让租户在使用时有“煞风景”的尴尬。管理体制也未理顺,上海汽车租赁企业有两个婆婆,一个是交通局公路客运处,市内就归交巡警大队客管处管。每年的办证和年审费用很高,年审费每辆车要四五百元,租赁公司车辆数越多,收费总额也越大。
跨国租赁巨头可能搞不懂,为什么政策对中国汽车租赁业那么重要。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中国汽车租赁业 “半梦半醒”的政策面,正是他们闯入扩张的绝佳机遇期。
消费者,“好日子”就在前面
对于国内汽车租赁企业,“狼”来了让他们紧张。可对于大批租车的消费者说,“狼”来了未必是坏事。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郑鲁宁副处长向记者介绍,国外有一份针对中国汽车租赁业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进入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价格战,例如以每周38美元的价格用高档车直接冲击中国市场。对比一下,北京一辆使用6年以上的老桑塔纳每天的租金还要200元人民币(会员优惠价),重庆的桑塔纳日租高达280元。到那时,两种价格之间,两种档次的车辆之间,消费者会选择谁呢?业内人士指出,国外租赁巨头如果真使用超低价冲击手段,就连居高不下的国内汽车价格也会受到间接冲击。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感觉到租车比买车更划算时,价格保护的基座也会发生根本动摇。
另外,国外租赁巨头的抢滩也将直接促进国内汽车租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例如国外的租赁用车一般使用8个月就淘汰到二手车市场,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都处在最佳阶段。而目前国内租赁用车辆的使用时间往往过长,五六年的富康、桑塔纳、捷达非常普遍,容易导致车辆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下降。
根据权威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国外汽车租赁业的服务标准一般都有如下细则:一是遍及全国的网络,大公司则是遍及全球;二是24小时预定服务,包括网络、电话预订;三是30公里以内免费送取车;四是车况好,更新周期基本为1年;五是24小时紧急路上救援服务;六是信用卡及网上收费;七是道路语音导向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八是更丰富地满足客户其他相关需要。对比一下,与国内服务水平比明显不在同一档次上。
“你租到的远不只是一部车。”这是国外一家著名汽车租赁巨头的服务口号。这种蕴含百年积淀的服务理念对国内汽车租赁商是种警醒和刺激;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则已经是不远处能看得见的体贴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租赁饿狼”,你们早点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