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
庐山风光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中心。
庐山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铁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仙人洞
仙人洞
沿锦绣谷小道西行约500米即可到达仙人洞。洞系自然风化天生石洞,高6米,宽12米,深14米。洞顶为参差如手指的岩石覆盖,形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洞外石上“佛手岩”三字乃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所刻。洞中有清泉自洞顶石缝流出,名“一淌泉”。泉下有池,围以石栏。因泉水甘冽,千年不涸,被人称为“洞天玉液”。泉边“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石长流”一联正是其写照。至清代,佛手岩才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洞中央有座石雕纯阳殿,内置吕洞宾塑像。洞右边的“太上老君殿”则是道教始祖李聃的殿堂。据史书记载,吕洞宾确有其人,他“曾拜浔阳(今九江)令”,原名李琼。战乱中,由于四子皆亡,仅存夫妇二人,故改称“吕”,住在山中,乃名“岩”。夫妇在洞中修炼时相敬如宾,后人遂称其为“吕洞宾”。现存“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的吕仙塑像和神龛是70年代后重新修建的。
由仙人洞左侧拾级前行,松杉挺拔,并列两旁。前一圆门,门外三尺处即是悬崖。岩壁间一石凌空突起,形如蟾蜍,名“蟾蜍石”。石隙缝中,一劲松插石而生,是为“石松”。锦绣谷中云雾腾起时,石松飘忽隐现,如临仙境。石上“纵览云飞”、“豁然贯通”等镌刻,出于名人之手,有画龙点睛之妙。立于石上,似入云层之中,如离石而飞起。
仙人洞北一小路,与锦绣谷小道相接,两旁尽是悬崖与竹林,名“仙路”。循“仙路”前行,可欣赏路旁悬崖上诸多摩岩石刻,著名者有“竹林寺”、“云海”、“天在山中”、“同舟共济”等。路边贴近壑谷一段有“访仙亭”、“游仙石”诸胜,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访恩人周颠仙之地。其中,游仙石为一突兀巨石,丹崖悬空,在此纵览锦绣谷全景,气势极其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