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旅游目的地规划古城利用与保护
2011-11-26 0:32:49
访问量:2889848
平遥古城素有“小北京”的美誉,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内涵深厚,可以看成是一个最能够全面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因此,古城是平遥旅游的灵魂,保护和利用好古城,是平遥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所在。由于平遥县近期已经编制完成《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本规划将重点放在古城利用与发展。
一、古城优势
平遥古城的优势概括为“四个力”:一是世界遗产的号召力,这张品牌是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吸引力;二是完整古城的震撼力,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流的载体和环境;三是新老分离的拓展力,为保护古城创造了条件;四是优越区位的整合力,扼守京津巨大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晋中旅游板块龙头位置。
(一)世界遗产的号召力
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市场拓展的重要品牌,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是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遗产地的带动不断造就中国一批新的旅游目的地,目前30处世界遗产中,既有北京故宫这样传统的著名旅游景点,更有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这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的地名,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世界遗产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和综合效益。
从全国范围看,世界遗产地的知名度、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远远高于一般的旅游地。平遥也符合这样的规律,从山西省主要景区的网上调查来看,平遥知名度在全省为最高。
(二)完整古城的震撼力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原型,整座古城以市楼为中心,以长12.8华里、高10米左右的完整古城墙为界,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古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古代城市格局。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境内文遗存众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3处,市级4处,县级77处。完整古城性的震撼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古城历史格局的完整性;二是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性;三是文物古迹的独特性;四是民俗风情的传统性。
(三)新老分离的拓展力
“建新城、保老城”是平遥古城保护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城市扩张对古城保护的压力,为古城的隔离保护创造了空间条件。
由于新城分离了老城的许多功能,使得老城有较好的空间来进行深度开发,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绿化等环境保护工程,创造更好的体验环境;在建设的新城中,可以发展更多的服务设施和功能,提供现代化、生态型的舒适服务。两者相互分工、互补协作、互动发展,大大拓展了平遥旅游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空间。
(四)区位交通的整合力
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使得平遥古城具有很强的整合力。一是平遥近邻京津地区等巨大的客源输出地,便于启动旅游市场;二是平遥古城位于北京与西安两大古都的中间位置,构成“华夏文明魅力轴线”,可以充分利用两大古城的国际窗口和平遥拓展海外市场,还可以充分借助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三是利用晋中旅游的龙头和枢纽节点低位,可以充分整合晋中地区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四是平遥古城处于平遥县的中心位置,便于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五是平遥古城处于县城的中心,便于整合资源打造成为平遥旅游的中心游憩地。
二、古城困局
古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具有五个显著特点:景区社区一体、城市农村一体、产权交错混杂、平房包围古城、环境严重制约。作为历史遗产,要求对古城历史风貌进行严格保护;作为居住社区,要求古城要满足各种社会需求,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城镇功能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旅游目的地,要形成日益完整的旅游功能,包括游览、餐饮接待、娱乐、安全、卫生等。
基于上述特点,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面临五大困局:
(一)搬迁置换的困局
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搬迁(人到哪里去)。古城 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 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1.78万),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
古城的搬迁置换面临一种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很难搬动的问题,主要障碍是资金短缺,就业机会不足、购买新住房困难、社会保障不配套等;另一方面,目前的人口置换未能很好解决谁来消费古城的问题,古城又集聚了大量贫困人口,出现古城文化氛围的退化。随着古城地产的增值,外迁将逐步转化为主动的外迁,大量用地转化为旅游用地,古城人口逐步转化为流动性很大的旅游人口,未来古城将有可能出现“空心化”的趋势,民俗文化将逐渐消失。其次是以晋商文化为代表的平遥古城传统的文学、艺术、戏曲、美术、金石篆刻、表演艺术、教育、名产特产、传统小吃等文化遗产是平遥古城作为世界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旅游的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生性产生冲击,造成文化遗产的商业化。
(二)资金短缺的困局
繁重的古城保护任务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与保护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但资金筹措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保护资金严重短缺,必须谋求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旅游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又必然受到各种严格的限制。而且,经营城市必然要求在基础设施上负载一定的商业功能,反过来又会增加古城的压力。在这种两难选择中如何把握尺度和创新模式是一大难题。
(三)基础建设的困局
要加强古城遗产保护、环境治理和改善生活和旅游服务质量,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防火设施、古城道路改造、古城绿化、排污、垃圾处理、管线下埋、燃气改造、护城河的整治等等,任务都十分紧迫。但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是拥挤的古城难以负重。老城设施建设与此新城正好相反,不是增加更多的交通设施——道路、停车场,而是应该减少老城需求,如果没有限度地提供基础设施,就会一直抬升老城地价,直到把老城密密麻麻地建成一个普通的、高密度的地区。由于古城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居住空间狭窄,建筑年久失修等原因,原有的民居院落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居住功能的要求。改善居住条件,为古城居民提供方便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成为古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保护古城要求禁止任何新的建筑,对建筑高度的严格控制,禁止对房屋进行任意改造,使得古城居民的生活条件与现代生活距离不断加大。
(四)古城管理的困局
平遥古城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居住城市,城市商业既要满足城内居民的基本商业服务,又要满足旅游商业要求,两种商业服务存在排斥性和不协调性,旅游商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商业的发展,甚至出现衰落,同时这种转化距离原有的古城的古老的商业氛围越来越远。旅游管理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需求要求对古城实现封闭式的管理,自由进出古城受到限制,与古城作为一个居住区的性质发生冲突,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旅游日益发达造成的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的衰落也对古城内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五)古城文化的困局
在古城发展中面临一个重大课题:谁来传承古城,谁来消费古城,谁来传播古城?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围墙里的古城正面临转型中的文化断裂,形成了围墙里的现代贫困文化,面临新的文化塑造使命。
从体验的角度看:文化的厚重性能否成为快乐的源泉?完整的古城能否成为体验的载体?古城的社区生活能否给游客带来“家在平遥”的温馨感受?凝重的历史能否结合现代时尚的生活?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如何达到合理的均衡?
三、古城定位
综合考虑平遥古城的四个定位:功能定位、主题定位、档次定位、性格定位。
(一)功能定位:游憩中心、景区型旅游城市
总体定位是景区型的旅游城市,作为体验中心、游憩中心和居住中心。
同时具备以下功能:(1)旅游游览功能,古城墙、古民居、特色街区、古寺庙构成平遥古城的旅游景点体系;(2)旅游居住功能,提供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目前主要的住宿设施集中在城区以内,依*民俗客栈解决,民俗客栈简陋的设施条件和有限的容量将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的需求。(3)旅游购物功能,重点是拓展东西大街旅游购物街区的功能和容量。(4)旅游餐饮功能:大量游客的涌入要求古城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良好的就餐环境和相对合理的价格,目前游客餐饮基本以来民俗客栈提供,餐饮环境简陋、卫生条件差,餐饮质量低是目前古城餐饮的主要问题。如果未来旅游客流的大幅度增加,古城的餐饮配套设施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5)旅游交通功能,平遥古城街道狭窄,人口稠密,同时古城风貌保护的要求也使得不能设置现代化的公共旅游交通,这使得游客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目前电瓶车成为行走于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虽然这种交通工具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但是却成为与古城风貌不和谐的景观。(6)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平遥古城作为一个单纯观光类的景点,旅游休闲娱乐功能还十分薄弱,随着旅游的发展,休闲娱乐功能的强化应成为古城旅游功能建设的重要方向。此外,古城的信息集散、文化体验、科考修学、节庆活动等新兴功能也应受到重视。
(二)主题定位:明清社会、金融大观、晋商民俗
平遥古城文化内涵深厚、历史凝重、类型丰富多彩,但概括起来,最能集中展现的旅游形象可以高度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明清社会、金融大观、晋商民俗。
1、明清社会体现
平遥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好,集中展现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城市风貌、民俗民风的历史文化古城,是我国现存诸多古城中最能完整体现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和社会风情的实物活标本。
回顾历史,北京可以说是集中展现了明清时期大都市的皇家风采,平遥则以反映明清民间社会的完整再现,是完整流传于世的民间故宫,至今依然绽放光彩的“小北京”。与北京、西安共同构成华夏文明魅力轴线。
纵观全国,唯有平遥能以一个如此完整的城市格局和文化沉淀展现中国明清社会。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将再现明清社会的风貌与韵味,作为平遥旅游发展的主题旅游形象。随着中国魅力和国际影响的提升,这一主题不断升值。
2、传统金融大观
回首历史,平遥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摇篮,一度是全国金融中心,引领东方金融之潮流。晋商的光荣与梦想,都以平遥金融息息相关,以“汇通天下”而成名于世。平遥古城的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日升昌”则以中国票号第一家而威名远播。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金融时代”,金融不仅作为经济的核心,主宰世界命运,而且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胞,成为一种生存的方式。
将金融大观作为平遥旅游主题,不仅是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是时代浪潮的趋势。游客既可以从中找到历史文化的根脉,又可以从中找到现实生活的依托。
3、民间文化集中
山西是中国寻祖文化、寻根文化的探源之地,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以面食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山西梆子、二轮台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极富个性的山西民歌,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和各种民间节庆活动,在太行山的天然屏障下得以完整保存,既吸纳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传承了独具个性的文化特质,构成了既展现晋地风味而又展现中原风采的民间文化大观园。
晋中处于山西中部地带的富庶之地,是民风民俗集中展现和完整传承的核心区域。平遥置身民间文化沃土之中,并以古城的繁荣浓缩了晋中民俗。
(三)档次定位:中端为主,真正的“民间故宫”
从市场客源的角度,平遥可以多层并进,既可以由文化魅力开拓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又可以依赖独特的区位,以中档的花费享受高端的文化;也能为低端游客提供低价的消费。但就总体而言,平遥应主要面对中端市场,以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中等收入阶层为主要客源,并积极拓展中端型的家庭消费、修学度假等旅游消费,在不断提高质量基础上,还需继续拓展规模,以规模见效益。对中端市场的开发,并不意味着低效,可以通过消费的深度拓展不断提高效益。
高端市场的拓展,以国际市场、国内专项文化旅游、会议节庆等为重点,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文化开发的深化、生态环境的绿化、服务水平的高质化,通过深度体验和休闲度假,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逐步实现高端化。
可以说,平遥的市场定位应该是以中为主,两头拓展,体系化建设。将平遥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大家可以共享的世界遗产,真正的“民间故宫”。
(四)性格定位:在遗产的舞台上舞动体验的平遥
一个历史厚重的平遥,是有说头的;一个结构完整的平遥古城,是可以入镜的;一个沧桑厚重的平遥,是可以感慨、追忆、畅想,甚至怀古忧伤的。但是,作为一个现代旅游目的地的平遥,应当是灵动的、欢乐的、可亲近的、温暖的,家一样的。在古人留给我们的完整城墙里,因当是一个有家一般温暖的心灵游憩地,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家园。除了史书上记载的、人们口头传说的,对游客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体验、可享受、可闲适的,可以让时光在古城停滞和弥漫。
因此,一个现代的平遥,其城市性格应当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具备国际化、时尚感、生态化、生活化的时代新特点,既体现一脉相承,又体现与时俱进。昔日“汇通天下”的晋商气魄,应成为“海纳百川,融智融商”的新平遥精神。
四、发展思路
平遥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思路,总体上来说是建设以下五个城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以创建4a级景区和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工作抓手,整体提升环境。
(一)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基础工程,打造生态型旅游城市。
实施好市政功能性和城市环境性建设项目,一是要加快实施城市功能配套项目,要以城市集中供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等市政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二是要商标准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在完成高速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高标准绿化、亮化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顺城路、曙光路、中都路等城区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按照街景统一规划,实施城区主要街道两侧拆墙透-绿工程,新建几处绿地,推行旅游通道盆景绿化。
(二)保护为先,实施文化保护城工程,打造文化型旅游城市。
按照《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加大对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完成武庙,凤凰栖台、贺兰仙桥等城内遗址的修复,逐步对不协调建筑实施拆迁,对古城内外不协调建筑实行分类处理,对不谐调的现代建筑实行拆迁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配套设施,对城墙外围建筑实行搬迁,构筑新城与古城的隔离带、感受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对映之美。针对平遥古城古代商业、传统饮食、民间工艺等文化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保护和开发,发展平遥古城旅游文化产业。
(三)科学规划,实施旅游市场建设工程,打造体验型旅游城市。
科学系统、规范,适度地发展旅游要素市场,在保持古城历史风貌、传统文化基础上,在古城内主要旅游通道,引导发展购物、饮食、娱乐等方面的特色产业街。保存完好的古民宅发展家庭出游、体验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院。新城区以康宁街、高速路引线两侧为重点,开发建设集大型停车场,现代宾馆、大型购物超市、旅游客运、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旅游产业街。拓展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要争取设立平遥古城飞机票代售和外汇兑换代办处,方便广大国内外游客。通过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把平遥古城建设成为具有古朴风貌和现代时尚旅游目的地。
(四)经营城市,创新古城保护长效机制,打造活力型旅游城市。
不断创新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资产商品化、手段市场化、目标效益化的原则,创新经营企业、土地、房产、公共设施、无形资产、环境的途径,为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规范旅游公司化运作机制,建设市场拓展型、项目开发型、融资多元型的新兴旅游企业;加强土地市场化运作,继续加强土地一级储备工作,继续推行土地公开出让,并按照城市规划实行定向、定性开发;要盘活国有闲置资产。要加快城区企业改制步伐,规划引导开发。对古城内古民宅、古街区经营权或产权进行公开拍卖,用规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建设绿地,已建成的公共绿地要采用全权托管和补贴托管的办法进行管理。在合理规划和总量控制基础上,延伸旅游客运线路,客运牌招、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公开拍卖的改革,促进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五)协调发展,改革就业养老保障体制,打造样板型旅游城市。
广泛宣传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给群众带来好处,逐步树立城市居民新的致富观念。拓宽就业渠道,调动各村的积极性,采取集体和个人独资、股份制或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新上经营性项目。更要围绕旅游这项带动性强的产业,积极引导投入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市场建设。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现有的建筑、装饰、商贸、餐饮等企业,为村民提供可*的生活来源。在拓宽城区群众就业渠道的同时,创新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工转移的途径,逐步推行城区农村人口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城区农村人口的后顾之忧。
五、古城功能分区、项目布局与管理模式
(正在完善)
六、古城保护
按照世界遗产保护公约要求,按照分级保护、分类保护的原则,严格执行《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结合古城旅游发展,本次规划强调四个方面。
(一)景观保护
1、强调新城建设与古城的和谐统一,延续古城历史文脉
新城的建设不仅要与现代文明对接,更要与历史文脉相沟通,通过新城的建设彰显平遥古城的文化个性,延续历史文脉,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对接。
目前,在平遥的新城区建设中,新城建设建筑风格、布局上脱离古城风貌,使得古城成为新城包围下的孤岛。未来的新城建设,要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强调与古城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和总体风格相协调。对古城城门附近和城墙景观轴线范围所涉及的区域建筑风格严格控制,在建筑形式上要古城独特历史文化和特定地段人文底蕴融入新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城周边地区的历史风貌。与古城相呼应,通过建设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社区、街区,以及建筑立面设计的创新,努力做到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
2、划定古城景观保护控制区,保护古城主景观轴
古城墙是游客游览的主要线路,也是观赏古城景观的最主要的景观圈,同时也是古城整体风貌的体现区,以古城墙为环轴的景观区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和古城风貌的恢复区。目前古城墙内外的主要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企业和环城绿地,土地利用形式多样,景观杂乱,与古城风貌很不协调。未来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实现对古城景观的保护和恢复:一是将古城墙外100米距离范围划定成为古城景观保护缓冲区,逐渐拆除周边对古城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的不协调建筑;二是对周边区域建筑高度、空间轮廓、整体风貌进行控制,在保护控制地带内,禁止修建形式、高度、体量、色彩与古城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三是将古城墙以外的土地利用形式逐步转化为绿化用地,通过建立在环城绿带,形成一个生态隔离带,保持古城景观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并降低周边厂矿对古城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四是对古城内外的建筑屋顶的建筑风格、屋顶整洁程度进行严格管理。
3、新建古城绿地系统,改善古城生态环境
缺乏绿地系统是平遥古城景观环境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古城内部生态环境不佳的重要因素。目前古城内建筑密度大,很难为绿地建设提供大块的用地,绿地系统的建设用地只能通过两个途径拆迁来解决:一是通过拆迁,将部分土地利用形式调整到绿化用地。配合古城区内的企业、机关的迁移,也即水泥厂、化肥厂、监狱等企事业单位的拆迁,在古城内形成若干绿化区;二是推广盆栽式绿化,古城内建筑的主体是宅院式的民居,在这些宅院大力种植绿色盆栽植物,改善局部小环境。制定宅院绿化标准,并组织绿化达标评定活动,以此推进庭院绿化;三是将古城内的部分非硬化路面,改造成一定形式的绿化空间。四是研究竖向绿化的实现形式,结合古城内土地稀缺的特点,在不破坏古建的前提下,适当实施沿墙面等竖向绿化措施(表6-1)。
保护内容 措施 建设内容
古城历史文脉的完整性保护 新城建设与古城风貌的不相冲突 新城建设强调衔接古城的历史文脉
古城主景观轴的保护 划定古城景观保护控制区 划分古城景观保护缓冲区,对周边区域建筑高度、空间轮廓、整体风貌进行控制;建设集中绿色景观隔离带;实施古城民居建筑的屋顶管理。
古城生态环境的改善 新建古城绿地系统 增加绿化用地,推广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实施部分道路沿线的绿化
古城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 发展特色旅游商业,旅游餐饮业;发展商业化的旅游演出业;构筑多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体系;降低环境污染
(二)文化氛围
文化保护和发扬是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有形的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和无形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同等重要。平遥古城与丽江古城等古城的最大区别在于金融商业是平遥古城的形成发展的根基,也是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核心,要充分体现这一文化内涵,商业文化的繁荣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古代的金融业是平遥古城文化标志性产业,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金融业已经不可能重新振兴,再次成为平遥古城兴起,只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标志。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不仅要强调对传统金融文化脉络的保护,还应该重视古城商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避免过分强调保护而使得古城成为一个形式上的古城,而缺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而造成古城人气不断衰落,走向死城和空城。所以要结合旅游产业的需求和文化继承和延续的要求,发展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商业文化,以文化产业化带动和促进古城保护和经济复兴,通过文化产业来营造整体文化效应。具体体现在古城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戏曲文化、民间社火文化等方面,以繁荣的古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再现历史上的平遥古城的文化氛围。
主要途径包括:
1、发展特色旅游商业,实现对商业文化的传承
调整古城产业结构,将以工业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全面调整出古城,在古城内重点发展以古玩、字画、传统工艺品、民间手工艺品为主的商业产业,以此支撑古城的经济和就业。逐步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商业街区。
2、发展旅游餐饮业实现对地方风味食品的继承和发扬
改变目前旅游餐饮组要由民俗客栈提供的现状,在古城老字号餐饮店和特色食品的基础上,发展一批特色具有晋中风味特色,环境和设施良好的旅游餐馆,一方面解决游客用餐问题,另一方面使得传统风味食品的以发展和延续。
3、发展商业化的旅游演出业,实现对民俗文化的抢救、整理和保护
民俗文化是平遥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生的民俗文化走向衰落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民族文化将成为抢救民俗文化,并丰富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所以要将平遥民俗文化的抢救与旅游活动设计结合,通过鼓励发展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商业演出,实现对民俗文化的整理与抢救。要组织研究平遥文化历史的相关人员进行平遥历史文化的整理工作,对传统的语言、服饰、民俗、节庆、手工业、民间艺术、文物等进行系统的抢救、整理与传承、保护。支持文艺团体编排高水平的,反映平遥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演出节目,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内容。通过晋剧、乡土文化展演等活动,充实“晋商重镇”的文化内涵,恢复古城特有的文化氛围。
4、构筑多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体系
将历史文化遗存的展示和旅游观光结合,构筑多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体系。运用古城家庭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民俗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指导,建立广泛的家庭博物馆展示系列,通过家庭博物馆真实生动地反映和展现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重点展示晋商文化,展示内容可以包括历史、艺术、民俗和商业四大系列。
5、降低环境污染对古城造成的人为损害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和降低环境污染对古城造成的损害,尤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变燃煤结构,降低烟尘的排放量。
(三)工程措施
1、环城生态景观改造工程
近期主要实施护城河和环城绿化带的改造工程,中远期结合拆迁工程,实施整个环城带的景观环境整治。主要改造工程包括:
(1)护城河改造工程
由于水源缺乏,管理落后,护城河已经成为一个环境脏乱差,缺乏景观价值的区域。首先恢复护城河的景观价值,通过水质管理、环境的整理,使得护城河成为一个具有旅游价值的绿色景观带,同时成为城市气候的调节水域。
(2)环城公共绿地改造工程
建设环城绿化带,首先对环城的公园、广场进行绿化改造,将草坪改造为乔木林带。
(3)建设“古城绿坊”
结合企业拆迁,建设在古城内建设一处花草培育基地——“古城绿坊”,集中配套供水系统,改变古城内缺少绿化的现状,并使其成为游客进行生态文化活动的场所。
2、古城建筑景观保护工程
古城建筑景观是古城风貌的直接体现和古城文化的载体,所以建筑景观的保护是古城保护的最重要内容。根据古城现状,近期需要实施的主要保护工程包括如下内容:
(1)古城主要入口的景观改造工程
古城南门是进入古城的主要通道,是古城景观的重要组成,也是连接新旧城区的重要节点。这一区域建筑新旧建筑混乱,生态和卫生环境差,严重影响了古城的整体风貌的体现,必须进行景观和绿化环境的全面改造,形成与古城景观相协调的门景。
(2)古城内部景观保护与恢复工程
目前古城内部仍旧存在部分与古城景观不协调的现代建筑,要尽快对这些建筑进行改造,重点是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或彻底拆除不和谐的建筑。同时严格禁止任何与古城风格不协调的新建筑的建设,保护古城风格的完整性。
(3)古城民居景观保护措施
古民居是古城建筑的主体,也是受旅游影响最大的建筑类型,要对全面实施古民居院落的合理的功能定位,规范古民居的使用方式。除对400多处重点保护的古民居进行严格的保护监管外,还要建立古城房屋维修审批管理制度。对重点民居建档挂牌,并向房主适当发放维修补助金,鼓励对房屋进行合理修缮。
(4)古城商业文化保护措施
控制和规范古城的商业活动类型,将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业场所,如理发店、卡拉ok厅等全部迁出古城,鼓励发展与古城历史文化传统相一致,或相关量的商业类型。
(5)古城游客分流计划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缓解旅游业发展与古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对古城旅游客流实施控制性管理,对于局部区域过于密集的游客流量进行疏散调节,尤其是东西大街的客流、古城墙的客流,要在旅游旺季进行人工疏导,保证旅游环境质量。
(6)人口外迁计划
继续实施人口外迁计划,降低人口对古城的的压力。对拥有和购买属于保护范围的院落的个人或单位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按照规范的保护要求对房屋进行修缮,并提供一定的修缮补贴。对外迁居民优惠提供买房或租房条件。
(7)古城墙保护措施
历史上古城墙作为平遥古城的防御工程,目前防御功能已经不再,而作为一条游览线路,人流强度比过去大幅度增加,巨大的人流对古城墙保护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由于古城墙周长6000多米,所以人力车游览是主要游览交通形式。但是人力车会对古城墙地面造成破坏,逐步取缔人力车游览方式,鼓励游客采用步行方式游览是解决古城墙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城墙上及周边景观单一,缺乏绿化环境,夏季气候炎热游客很容易产生单调和疲劳感,改善古城墙周边的景观质量和生态环境是吸引游人步行游览的基本条件,以 “造景”思路,将古城墙、城、林、河、路四位一体,实现沿线内外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改善,改善步行游览条件。
(8)古城景观氛围保护措施
对古城内开放空间,包括街道、景点等要以保持古城风貌为原则,注重招牌、广告、灯饰、路面铺装、入口处理、视线走廊等的景观控制。对古城及其周围环境范围内的广告、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进行规划控制,以使它们与历史环境协调一致,避免对古城历史风貌造成损害。表6-2 平遥古城重点保护工程项目规划
保护内容 重点项目 建设内容
环城生态
景观改造工程 护城河改造工程 护城河公园
环城公共绿地改造工程 环城绿化带
古城内部的公共绿地系统建设 古城公园
古城建筑景观
保护工程 主要入口的景观改造工程 古城南大门外环境的改造
内部景观保护与恢复工程 拆除部分与古城景观不协调的建筑
古城民居景观保护措施 建立维修审批制度
古城商业文化保护措施 迁出与古城文化传统不一致的的商业类型
古城游客分流计划 实施人流疏导
古城墙保护措施 改变游览方式和游览环境
古城景观氛围保护措施 对各种设施的建设控制
(四)支持系统
古城保护不能简单就保护论保护,需要建立好以下支撑系统。
1、调整构建适应古城保护要求的产业支撑系统
(1)第一和第二产业完全退出古城
平遥古城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古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将会带来古城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古城的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直接关系到古城的保护。
从平遥古城产业结构的整体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形成长期以来以机械、纺织等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对古城景观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未来古城的保护的根本在于产业结构的全面的调整,第一和第二产业全面退出古城。
(2)围绕古城保护展开新产业发展
新产业的发展要围绕古城的保护要求展开,大力发展有利于发挥古城内在文化潜力,并有利于古城保护的产业。其中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合理的产业选择包括: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焕发平遥古城下新的活力,激发新的经济潜能的产业,同时也具有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产业条件。
——特色商业产业。历史上平遥古城是一个商业发达的金融城市,具有悠久的商业传统和商业意识,平遥古城商业发达的历史传统相一致,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特色商业产业的发展是对平遥的商业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群。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使得平遥古城的民俗文化、金融文化的保护从被动的保护转向积极的保护。
2、围绕古城保护优化城市结构支持系统
古城保护的城市结构支持系统包括城市地表结构的支持系统和地下结构的支持系统,
(1)恢复和重建古城内部结构支持系统
保持古城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历史原貌是古城保护的重点,平遥古城的旅游和旅游商业功能的形成与发展也要求古城合理的空间结构的支持,包括古城职能中心的定位、商贸中心的布局、商业发展主轴的布局等,这都将对古城的整体结构完整性的保护和景观的恢复产生极大的影响。
古城空间结构的保护包括街巷布局结构的保护和商业、居住空间功能结构的保护两个方面。解放后由于古城商业文化的衰落,古城商业空间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文化氛围已经消失殆尽。所以商业文化氛围的恢复首先要建立在商业街区的恢复性建设上。所以要在保持古城街区原有空间形态,维持原有街区的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将商业文化街区的恢复性建设看作为古城文化保护与复兴的重要切入点。目前以东西大街为主干的明清商业街的恢复已经对古城商业文化氛围的形成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未来要在充分尊重古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将旅游商业的繁荣作为平遥古城重新焕发商业活力的新动力,逐步恢复其它特色商业街区,重建以商业文化为特色的古城形象。
(2)优化古城地下结构的支持系统
与历史上的平遥古城不同,如今的古城地下分布有各种地下管网系统,如电力系统、供水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排水系统等,构成保证古城正常运转的地下支持系统。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古城的地下管网系统已近出现超负荷问题,新的管网建设又面临地下空间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古城生活用能源结构的优化(生活用能源的燃气化)、电力供给的增容、排污等卫生环境条件的改善。所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建立适应古城需求,有利于古称环境改善,同时又不对古城景观和建筑产生不利影响的地下结构的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3、系统保护重建古城整体环境意象
平遥古城的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古城本身,古城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古城的灵魂,是古城的魅力所在,一个缺乏文化魅力的古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城。古城的环境意象不仅体现在古城本身,而且体现在周边环境,比如,城门周边、政府主要办公场所,车站、主要道路出入口等,都是展现古城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的环境意象区。所以不仅要重视古城文化在古城内部的展示和延续,而且要重视外部环境的文化意象的重建,改变古城的文化孤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