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北京奥运火炬到达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中国和阿曼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阿曼曾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5次到访过的地方。在过去的近30年中,中阿两国的体育交流也不断发展。好客的马斯喀特人正以他们特有的热情期待奥运圣火的来临。
阿曼概况: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阿曼一词意为“宁静的土地”。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红色象征吉祥,是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代表大地。
国徽:图案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自然地理: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连沙特阿拉伯,西南邻也门共和国。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侯。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气温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24年,建立亚里巴王朝,其势力曾扩张到东非部分海岸和桑给巴尔岛。18世纪中叶,建立赛义德王朝,定国名为“马斯喀特苏丹国”。1507年起,先后遭葡萄牙、波斯和英国的入侵与占领。1920年,阿曼被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1967年,统一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并沿用至今。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
人口:250万(2001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马斯喀特及马特拉赫,另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本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伊巴德教派。
经济:它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陕。东南临阿拉伯海,依山傍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波斯湾沿岸各产油国所输出的石油,占世界市场的60%,其中大部分经过这条海陕输出。20世纪60年代始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2亿吨,天然气储量33.4万亿立方英尺。煤储量约3600万吨,金矿储量约1182万吨,铜储量约2000万吨,铬100万吨。还有银及优质石灰石等,水产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工业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炼铁、化肥等。约4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渔业。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渔业是阿曼的传统产业,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给有余。
首都马斯喀特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地处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要冲,三面环山,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依山临水,风景秀丽,战略地位重要。
马斯喀特是一座中世纪的古老港城,主要出口椰枣、石榴、果干、鱼、鱼制品等。历史上,马斯喀特曾有过许多名称。阿曼是以盛产玫瑰花、茉莉花等香料作物闻名于世的国家,马斯喀特历来就是经销这些香料的地方,因而它最早的名称为“米斯卡”,意为“香料之地”。后来,称之为“马斯喀图”,意为“打足了气的皮囊”。本世纪初,阿曼历史学家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将它写成“马斯卡德”,其意为“一张皮革”。其后,“马斯卡德”逐渐演变成“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飘落之地”,也有人将马斯喀特解释为“圣者之墓”。
马斯喀特成为阿曼的首都曾经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8世纪初,赛义德王朝时期,阿曼的首都设在该国北部的港口城市苏哈尔。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斯喀特开始以陪都地位出现。20世纪初,该国内地山区最大城市尼兹瓦成为前阿曼教长国的首府后,便同马斯喀特一起都以首都的地位在阿曼出现,但没过多长时间,马斯喀特便成为唯一的首都。
当飞机抵临这个城市上空时,依窗俯视,只见那高大的建筑群整齐地座落在一片绿树花草丛中,街道上汽车川流不息,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广播电视台、宾馆、工厂、学校等,匀称地分布在海湾岸边。城市附近的山坡上,是层层密布的旅游别墅。这些别墅设计新颖,建筑精细,四周有漂亮的走廊,房外有花园,外墙上雕有阿拉伯式花纹图案,在五颜六色的鲜花衬托下,显得美丽而幽静。漫步街头,街道中心和马路两侧,绿油油的草坪和艳丽的鲜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嫩,使整个城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阿曼著名旅游景点:
马斯喀特城门博物馆(Muscat Gate Museum)
该博物馆位于马斯喀特行政中心区的赛迪亚大街上(Saidiya street),该博物馆展示的是马斯喀特从城市初始到现在的历史,包括以前的老城门和一段被加固城墙。参观完博物馆的内容后,游客还可以从城门的高处游览城市风景。博物馆的开放日从周六至周四。
大清真寺(Grand Mosque)
参观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Sultan Qaboos Grand Mosque)是每一位来马斯喀特游客的必到之地。这座现代化风格的建筑是目前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也是阿曼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宗教性建筑。大清真寺的建造历经九年-直到2001年才得以完工。清真寺的内部铺着世界上最大的波斯地毯,穆斯林信徒任何一天都可以进入清真寺,而对于非穆斯林人仅在指定的日子才能进入。妇女进入清真寺内,必须穿过脚踝的裙子或长裤、长袖上衣并用头巾遮住头部。男人则要求穿长裤和衬衣。
杰拉里和密拉尼古堡(Al Jalali and Al Mirani forts)
大概在您到达马斯喀特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会被告知在这座海港城市中有两座坐落在山上守卫着城市安全的古堡,可见这两座古堡在这座城市观光中所占有位置的重要。这两座古堡都是建造在葡萄牙殖民时期用于防御作用的堡垒。但此后曾经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向西约1公里的马特拉区,与老城隔一个山口,是商业中心,它与1976年建成的现代化港口卡布斯港相望。卡布斯港东侧的海军基地,是扼守阿曼湾的要塞,其西约7公里之遥是新建的法哈尔港,阿曼所产石油全部从此出口。目前两座堡垒都被用于军事用途,内部禁止游客进入。但游客可以从下面拍摄城堡的照片留念。
了望塔(Watchtower)
这个外形看不去并不怎么美观(看上去像是外星人的脑袋)的航海标志却受到马斯喀特市民的喜爱,因为攀登到了望塔的顶部可以俯瞰到城市的风景。了望塔的外形像是一尊香炉,其坐落位置邻近Kalbuh和Riyam 公园,游览其中任何一家公园再加上攀登了望塔是一日游的最好选择项目。在旅游淡季,一家来这里游玩是很好的一个游览安排。
马斯喀特海滩一景
与马特拉相连的新市区鲁维,比老城大两、三倍,是在一片荒漠上建起的规模更大的商业区,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外交、国防、内政等政府部门和大部分外国使馆所在地。从鲁维再往西是别墅集中的古尔区。更西是“卡布斯城”,那里高级公寓和雅致的住宅鳞次栉比,城内的博物馆中藏有阿曼出土的中国宋瓷。最西端的西卜区地势平坦,富地下水,多庄园,卡布斯苏丹的西卜宫座落在此。1974年建成的西卜国际机场,是海湾地区现代化航空枢纽之一。整个首都地区由一条高速公路贯通。1976年建成的海水淡化厂兼发电厂基本上解决了这个世界最热城市的水电供应。南郊的人造卫星地面接收站,据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接收站之一。
马斯喀特港是古代中国和阿曼贸易的重要港口。1980年11月23日一艘阿曼仿古木帆船“苏哈尔”号,从马斯喀特海军基地启航,沿着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过的航线,历经216天,于1980年7月1日抵达广州。它再现了《天方夜谭》里描述的辛伯达七次航海最后到达中国的故事。
阿曼-法国博物馆(Oman-French Museum)
对于那些想了解阿曼历史的游客,参观阿曼-法国博物馆是一件很有教育意义的参观项目。博物馆用城市的历史来探究阿曼与法国的关系,阿曼-法国博物馆的坐落地离拜德那迪亚博物馆(Bayt Al-Zubair)很近,从那里可以了解到阿曼的社会历史。在博物馆的附近有一座很好的清真寺,从博物馆的坐落地周围还可以远眺海港和古堡的风景。参观博物馆仅收很低的门票费,持一张门票可以参观两家博物馆。
纳克候城堡
纳克候城堡位于巴提奈地区(Al-Batina Region),坐落在西Hajar山脉丘陵地带一块200米的岩石突出之地上,俯瞰纳克候乡村的翠绿的棕榈农庄。
据说城堡可追溯到前伊斯兰时代,在9世纪和16世纪,即Bani Kharous统治时期和Al-Ya'aribah统治时期,城堡曾经历了两次大革新。1834年,在Sultan Said bin Sultan Al-Bu Saidi 的统治期间,大门、篱笆及高塔被建筑起来。1990年,城堡被用传统建筑材料及当时的家具重新翻修。
在众多的塔中,Al-Wasat塔(中心塔)最为著名。同时,城堡里的一座地下桥及大量多种用途的房间也很有特点,这些房间里包括瓦里(Wali)的座位,护卫的庇护所及士兵们的房间。
阿罗斯塔克堡
阿罗斯塔克堡坐落在绿山(Al-Jabal Al-Akhdar)山脚,位于巴提奈(Al-Batina)平原边缘。它约于13世纪初建在波斯遗迹之上,现存的结构由Al-Ya'aribah王朝(1624-1649)的第一位伊玛姆(Imam)重建,在当时阿罗斯塔克是阿曼的首都。
阿罗斯塔克堡是一个被城墙包围着的矩形城堡,城墙环绕着一个开阔的庭院,庭院内的楼梯可直达城堡的顶端。
阿罗斯塔克堡包含有四个塔楼,其中最古老的是一个椭圆形的塔楼,它于六世纪由波斯人建造,名叫Kisra塔,是以波斯首领Khisro Anu Sharwan的名字命名。
Falaj Al-Sa'eghi 贯穿城堡,城堡内有几处设施用于居住、贮存和防卫,城堡内有大量的井,Bayadha 清真寺和已故伊玛姆Sultan bin Seif 的墓穴。城堡于1986年重建。
苏哈尔堡
雄伟的苏哈尔堡坐落于苏哈尔市中心地带,白色的城堡曾是阿巴堤那地区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这归因于它的地理优势和在阿曼历史上扮演的与众不同的角色。
1980年的考古发掘表明:苏哈尔古堡是由Hurmuz 酋长创建于四世纪,即巴尼那巴罕统治时期。
城堡现在的设计风格类似于葡萄牙设计师De Risinda 于1507年的设计图,强调了围墙,依稀可见的遗址和在城堡西角落依然存在的教堂,与此相对的是顶端有个十字架的一座纪念碑。
一条10公里长的地道从城堡内部自西贯穿到布莱米(Buraimi)的维拉雅(Wilayat)。在被围困时,这条地道是获取救援与补给的主要来源。
在1993年,城堡被改成了博物馆,它见证了苏哈尔动荡的历史、城堡和海港。
尼兹瓦城堡
尼兹瓦堡,坐落于长满青翠棕榈间,是尼兹瓦市一处主要的旅游景点,位于内地地区。
尼兹瓦堡,在阿曼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作为不可征服的象征,雄伟地坐落于尼兹瓦市中心,位于了商队路线的交*处,地理位置卓越,将内陆与马斯喀特和佐法尔(Dhofar)地区连接在一起。在17世纪,即Sultan Bin Saif Al-Ya'arubi 伊玛姆统治时期,尼兹瓦被宣告为阿曼的首都,尼兹瓦城堡当时被修建并作为他的指挥部。
城堡的设计反映出在Al-Ya'aribah 时期军事防御和迫击炮战斗领域的巨大进步。城堡主体部分的建造大约花费了12年时间,被修筑于一条地下河流之上。城门通向真正错综复杂的房间、高高的门厅和门道、狭窄的楼梯、露台和走廊。
城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中央塔,有着150英尺的巨大直径、高出其它防御工事115英尺,还配有城垛、塔楼、神秘通道、假门和井。
4门加农炮仍然留在塔楼的顶部,从上到下一共24门,这些曾被作为城堡主要的火力,360度方位的射击范围覆盖的周边地区。
巴赫拉堡
巴赫拉堡,用墙隔成三角形的城堡,坐落于内地地区的巴赫拉维拉雅(Wilayat Bahla)。它的主体部分坐落在该区东角的高地上。城堡的某些部分据说可以追溯到前伊斯兰时代。
城堡的南面宽112.5米,东面宽114米,西北面宽135米。由砖块垒砌的一堵令人生畏的高墙环绕着巴赫拉村庄及其重要的堡垒,绵延7英里长。
巴赫拉城堡见证了3个革新时期:首先是Nabhani统治时期(830年),然后是Nasser bin Murshid Al Ya'arubi伊玛姆统治时期(1624年),最后是Azan bin Qais Al-Bu Saidi伊玛姆统治时期(1868年)。
与众不同的外形、华丽的塔楼和令人难忘的高墙,除了它的文化价值,巴赫拉城堡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修补工作最近已完成。
穆特拉市场(Mutrah Souk)
如果来马斯喀特旅游而没有到过穆特拉市场,那将是一次不完美的旅程。穆特拉市场是马斯喀特知名度最高的市场,在这里游客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阿拉伯产品,从当地的食品、乳香到珠宝和古董首饰盒、阿曼的手工艺品陶器应有尽有。但需要提醒游客的是,由于该市场很大,货摊一家连一家,使得道路曲折回转如同一座迷宫,生人很容易迷路。逛这个市场时最好有当地的导游带领。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景区介绍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
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曼兹法 Al-Manzifah
曼兹法是另一个名胜古迹,它位于艾布拉(lbra)(撒法拉特Sufalat)的低地。
虽然建筑群已经倒塌了,却也无法遮掩它曾经的光辉。那里还有四个精心设计的储存室。
当地的拱门和抹灰泥建筑都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木门上的门闩和钉子都是手工制作的,并配以复杂的雕刻做装饰。
阿曼旅游住宿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有多家五星级饭店,有些沿海而建,建筑外表和景观都独具特色,是其他欧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住在豪华酒店也只有360美元一晚,游客从首都出发到洼海巴沙漠去看当地的部落或去纳克侯参观阿曼古老的堡垒,一到两天的行程只需花费75美元,阿曼因此被公认为是最实惠的旅游目的地。
阿曼异国特色购物
阿曼因为盛产石油而成为富饶的国家,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却十分缺乏,基本上依赖进口。在大型的购物中心里,世界名牌应有尽有。但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交易、买卖方式。在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牛羊市场,人们把牛、羊拉到那里,然后围成一个大圆圈,开始买卖。整个牛羊市场上,叫卖声此起彼伏,牛羊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工艺品市场上更是琳琅满目,绝大部分是中东邻国的银首饰、木雕和陶器,真正出自阿曼本国的只有弯刀。传统的阿曼弯刀也叫汗贾尔,已经从最早的武器演变成了装饰品。弯刀可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刀鞘上有一个接近直角的弯,还有一条华丽的佩带,款式极其丰富,其中最豪华的标志是七银环,那是国王佩戴的。
其他的工艺品有来自中国、印度等不同国家。不知是物以稀为贵,还是阿曼人的手里太有钱了,反正市场上的东西都比较贵。不过,这里和国内一样,任何东西都可以砍价。大小店铺的老板都比较和善,也能用英语讨价还价,购物的同时,还能增加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
品味好客阿曼人浓香的“喀赫瓦”
阿曼人管咖啡叫“喀赫瓦”,喜欢在咖啡里加豆蔻等香料。他们的咖啡呈浓黑色,含有类似中药的苦味,与西方醇香的咖啡有所不同。
阿曼人都很自然地在喝了一两杯咖啡之后,把手中的杯子在空中潇洒地摇摇,这仿佛成了阿曼人独特的风景,上起王室成员,下到黎民百姓,莫有外者。
阿曼人钟爱咖啡,大街小巷布满了咖啡店,他们对咖啡的研磨、勾兑和调制都有自己的一套。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园或广场上,都树立着巨大的茶壶、咖啡壶雕塑,体现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会风尚。可以说,咖啡袅袅的味道里,飘荡着阿曼浓郁的文化气息;杯子的一摇一晃之间,阿曼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尽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