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线上有“船城”美称的资中原来叫资州,曾辖资阳、威远,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古城。它前倚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沱江,背*苍翠欲滴、风韵古朴的重龙山,城沿河而建,中宽而两头窄,巍然屹立的重龙山像一匹青碧的帆,而山尖的多宝塔便是主桅了。极目远望,水尽头、目穷处,愈来愈细小的城市建筑就像是窄窄的船舷。华灯初上时,闪烁陆离的灯光使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愈发像一艘缓缓航行的客船,船城因此而得名。
此地民风淳朴,虽然林立的高楼已将古朴的船城涂改得面目全非,但一些小街巷仍保留着古朴的风韵:洗得发亮的青石板路因年代久远而斑斑驳驳,两旁一字排开的小木楼也已经染上岁月的风霜,踏着晃晃悠悠的楼梯,每行一步便有一声悠长的吱呀声相伴,让人想起老祖母幽幽的叹息。有老人在屋檐下的阴凉处悠闲地吸着旱烟,翘起的檐角悬着的串串风铃被微风轻轻摇响……清末最后一个状元骆成骧就诞生于如今被称为状元街的小巷内。生于斯、长于斯的骆成骧在成为资州知府之‘后,运用他的聪明才智,把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便将此街命名为状元街。孔仲尼名动四方,船城作为文化古城建有文庙不足为奇,奇就奇在各地文庙内孔子的塑像皆肃然端坐于堂中,惟独船城的文庙内孔子的塑像是毕恭毕敬地站立着。因为尊师重道的孔圣贤纵是成了一代大思想家,到了老师长弘的故乡,仍须恭恭敬敬执弟子之礼侍立一旁。古人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尊崇备至的淳厚古风,由此可见一斑。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龙山虽无华山之怪石嶙峋、黄山之奇高诡谲、泰山之气势磅礴,但其风姿古朴自然,也不失为一个游玩的好去处。不算太高的重龙山,景色清秀曲丽。步人山门,只见万丛碧草自崖边倒悬下来,有山泉如情人的眼泪,自碧草柔软地滴落于寒潭中,淙淙之声空灵、悠远,仿佛是为远方的游人演奏的一阙迎宾曲。是为灵崖泉韵。崖上有宋朝石雕,虽不如乐山大佛雄伟壮丽,亦比不上龙门石窟的百态千姿,但大小不同的石雕,或状如散花仙子、或形似怒目金刚,或嗔或颦、或喜或怒,其线条明晰,,雕工精美,表情丰富,体现出宋代劳动人民对美的不懈追求和无限的创造力与想像力。山涧盛产弹琴蛙,此蛙于夏夜月朗星稀之时,群聚而鸣,其音清越如琴音。虽其肉质细腻鲜美,但善良的船城人谁也不愿干那焚琴煮鹤的俗事,弹琴蛙因此而得以繁衍生息,世代为船城人们弹奏和谐的自然之曲。行至半山,苏东坡手书的三个大字——唤鱼池,铁笔银钩醒目地嵌在山腰,其下有一汪幽深、碧绿的池水。据说,从前有位老和尚心慈善饲,将鱼放生于池内,日日相唤而饲。久之,游人至此,只要击掌相唤,则群鱼应声而至。相传,苏轼游历到此,竟唤出一尾红唇金鲤,大悦之下手书“唤鱼池”三字,将一段美丽的传说镌刻,任游人赏玩。
不高的重龙山,林木茂盛,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在乱草丛中若隐若现,少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多了自然的山野之气,难怪让川人忍俊不禁的方言剧《傻儿司令》的拍摄场景便选址于此。穿过《傻儿司令》的拍摄场地,沿石阶上行,走过百步云梯,来到山顶古庙前,两株斜斜的迎客松虬枝如铁,妙趣天
成,非红尘中的俗物可比。踏着苔痕步入古庙,古庙庄严肃穗,做早课的僧人沉静如水,磬声、梵唱声、木鱼声使古庙更显神秘、空灵。水阁中,四面荷塘,一碧如洗,九回桥栏却是鲜红的,几间珠罗纱窗高高卷起的精舍,供游客晶茗、谈心之用,可以独酌花间,亦可以与僧人品茶论禅。茶是山上僧人自种、自采、自制的新茶,以无根水泡之,室内檀香与茶香会涤荡人久蒙尘垢的心灵……
庙旁的多宝塔古朴端庄。塔高十八层,每一层皆有画工根据神话、传说精心描绘的图画,用色大胆、夸张,视觉效果极强,给人以难以言喻的震撼。登重龙山,站在雕梁画栋、极尽巧丽的多宝塔尖,一窥船城全貌,一赏船城夜景,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你愿意,还可欣赏到船城八景之一的“渔江晚唱”:乌金西坠,疏星尚未升起时,远山朦脯,夕阳将沱江水织染得如锦如缎,三两只渔舟在如缎的水面划行,有渔人闲闲地卧于舟上,任小舟随波逐流;有渔人撒网江中,等待收获沉甸甸的希望;有渔家女轻婉的歌声自江面隐隐传来: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直给人宛如涛画的感觉。